近期,储能电芯市场呈现显著增长态势,海外需求大幅提升,国内企业普遍满产运营。这一趋势背后,是政策支持和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。本文将分析当前供需状况,并探讨三类表现突出的企业类型贝股通,同时提示潜在风险。数据来源于行业报告和企业公开信息,旨在提供客观市场洞察。
供需分析:工厂满产与政策驱动
当前,储能电芯市场面临供应紧张局面。数据显示,今年海外储能需求同比增长约120%,国内企业订单量持续增长。部分大型工厂反映,生产线全年保持高负荷运转,人力需求增加(如加班补贴提升)。政策方面,新能源上网电价改革落地,风光电站配套储能成为硬性要求,进一步刺激国内需求。
业内测算,全球储能电芯供应缺口约20GWh,相当于多个大型电池厂的年产能。这种供需失衡下,拥有稳定订单和充足产能的企业,业绩增长潜力较大。
三类表现突出的企业类型
基于市场表现贝股通,以下三类企业值得关注(注:仅作行业分析,不构成投资建议):
1. 海外订单优势型企业
派能科技:在工商业储能领域表现突出,上半年海外出货占比约60%,销量同比大幅提升。例如,比利时1MWh储能项目已落地,投资回收期约4年。二季度出货量约0.927GWh,满产状态下全年业绩稳定。需关注欧洲市场波动风险。
瑞浦兰钧:日本市场取得进展,近期签订1GWh储能系统订单。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量约18.87GWh,同比增长119.3%,毛利率提升177.8%,显示产品竞争力增强。
2. 产能扩张型企业
中创新航:全球化布局加速,与印度企业合作建设电池厂(投资约404亿人民币),覆盖储能市场。泰国工厂稳定出货,葡萄牙基地规划产能15GWh(预计2027年投产)。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95%,上半年盈利约4.66亿,产能释放带来业绩弹性。
3. 上游材料与配套企业贝股通
除电芯企业外,上游材料领域同样受益:
行业头部企业:储能电芯市场份额稳定,海外订单充足,满产运营支撑盈利增长。
材料供应商:锂、铜箔等原材料需求上升,电池结构件和BMS(电池管理系统)厂商也获得发展机会,适合中长期关注。
风险提示
尽管市场前景向好,但需警惕以下风险:
原材料价格波动(如锂、钴)可能影响利润空间。
海外政策变化(如补贴调整)可能导致订单不确定性。
产能快速扩张或引发未来供过于求,建议关注技术实力强、订单稳定的企业。
结语
储能电芯市场正处于增长期贝股通,供需格局带来新机遇。您更看好哪类企业的发展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。
顺阳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