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皖新闻讯 田野里的牛棚、悬崖边的瀑布、茶山里的木屋、河岸边的“沙漠”……在宣城宏融信,新的村咖在不断出现。近年来,巧妙融合了城市消费文化和乡村生态的村咖,成为很多年轻人逃离城市内卷、追寻心灵自愈的空间。在宣城,自驾游火爆的皖南川藏线两端,泾县和宁国市两地村咖已超过百家。如今,村咖不只有咖啡,茶山清风、河边营地、窑烤面包、音乐霓虹……都成为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乡村的“咖啡伴侣”。
茶山上的村咖“山里没有海”
“山里没有海”却有茶海
8月7日,立秋。大皖新闻记者来到了宣城市宣州区新田镇山岭村,在一片绿油油的茶山顶上,看到一间崭新的木屋,它叫“山里没有海”,是今年7月26日刚开始营业的一家村咖。
这里距离宣城市区约30公里路程,一路上行驶过省道、县道、村道,有些路段仅容一辆车通行,附近并没有著名的景点,但就在这处深山里的茶山上,几位来自山东的年轻人,开了一家村咖。上午九点多钟,陆续有客人从山下上来。
闵睿是“00后”,今年25岁,山东枣庄人。发现这块“宝地”的,是他开摄影公司的哥哥,这片茶山是摄影公司的新项目——旅行目的地婚礼的一站。但现在,他们不仅看上了这里的美景,更是几人合伙在这里开了村咖和营地,准备扎根在此。
山脚下的营地
“山里确实没有海,但这里有茶海。”村咖也不只卖咖啡。闵睿告诉记者,咖啡店在茶山上,但他们在山脚下的小河边同步开了一家营地,可以边吃烧烤边玩水。“开业这几天,我们抖音上咖啡和烧烤已经卖了快1000单了。”闵睿说,新田镇是宣木瓜之乡,为此他们还特地开发了一款名叫“云雾宣木瓜”的饮品,当地的宣木瓜是主要原料之一。
闵睿和店员们住在茶山附近租的民房里。开业伊始,他每天都忙忙碌碌,虽然“山里没有海”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,但对于未来的生意,做了多年电商工作的闵睿很有信心。
“伴岛”不是“半岛”
伴岛咖啡在皖南川藏线宁国段入口附近,主体位于一处水塘中的小岛上,从路边经过时并不起眼,但若是停下来,浮桥前“我有个岛”的门头便会让人眼前一亮,再走过晃晃悠悠的浮桥上了岛,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布置。
8月6日上午10点,记者上岛时,岛上还很安静,来自中国台湾的店长刘仁正在和店员们一起整理和准备。没一会,有客人前来,他们开始忙碌。记者也很快见到了“伴岛”的合伙人之一——李松泽。“80后”李松泽是四川人,在杭州从事多年电商工作,他们的另一位合伙人方小鑫是宁国人,也是他们选择在宁国创业的原因之一。
宏融信
“伴岛”位于一个湖心小岛上
为什么叫“伴岛”?李松泽解释说,“伴岛”的名字更多是来源于它的功能,他们希望打造能让客人放松身心的环境,不用外卖打包杯装咖啡是希望客人们停下来欣赏眼前的风景,珍惜眼前的人、事、物,他们也愿意陪每一位顾客朋友聊天,互相陪伴。 “我们店里每卖一杯咖啡就会拿两块钱出来照顾流浪的小动物。”李松泽介绍,他们在附近租了一个小院子,收留了几只流浪猫。
“禁止蕉绿”、“提钱退休”……看着岛上随处可见的诙谐标语,坐在竹木和草席搭建的水边卡座里,享受片刻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,或许就是“伴岛”希望顾客能够在此获得的感受。
李松泽告诉记者,“伴岛”所在的岛原来是一家水上农家乐,他们虽然在宁国看过很多可能自然环境更好的地方,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这里。接手之后并未对环境进行了大的改动,而是利用原有的条件,进行了有自身特色的布置。
“我们这里也是日咖夜酒,晚上很热闹。”李松泽介绍,除了咖啡店,这里还有四间民宿房间,规模不大,通常只用来接待友人。
创意的布置让村咖成为网红打卡点
“伴岛”今年1月开业,李松泽笑着说并不关心营业额。他们的第二家店已经在建设中,距离伴岛约十多分钟路程,位于当地知名的一处网红景点附近。
“还在建,计划9月份开。”李松泽告诉记者,第二家店占地面积更小一些,与“伴岛”风格不同,会举办音乐会,有灯光秀、安排驻唱,而他们的第三家店也已经在谋划中。
一年开了三家风格各异的店
记者见到张磊时,他正在自己的第二家店里做窑烤面包。这家名叫“鳄鱼咬咬”的面包坊距离中国鳄鱼湖景区几百米远,距离宣城市区只有约10分钟的车程,占地大约50亩,还未全部开发。
“80后”张磊是河南南阳人,来安徽宣城已经十多年。“之前做建材生意,现在建材那块生意已经很少了。”张磊笑着说,自己16岁走出农村,对农村有着天然的好感,奋斗多年后,又回到了农村。
开村咖、面包坊,投身乡村文旅,在张磊看来是顺应大环境的一种转型。去年,他和朋友们在皖南川藏线宁国段看中一处闲置的民房,改造了成了一家竹林里的村咖店,名叫“云深不知处”,去年7月开业,如今已经有了很多忠实的老顾客。“鳄鱼咬咬”是他们的第二家店,今年4月开始试营业。
以窑烤面包为主打的“鳄鱼咬咬”,咖啡只是众多业务之一
8月5日下午,记者走进“鳄鱼咬咬”时,树林里的定时喷雾正在工作,给夏日炎炎的树林卡座降降温。在这里,咖啡只是众多业务中的一项,窑烤面包是主打,还有夏日饮品、手工制作、火锅烧烤等产品。4月开始营业之后,“鳄鱼咬咬”人气火爆,五一假期一天最高客流达6000人次。
张磊和合伙人们的第三家店位于宣城村咖最为集中的泾县月亮湾,那家名叫“跳进油罐”的村咖主打工业风,主建筑是油罐造型,还有藏书万余册的书吧。“咖啡提神,酒提魂,书提气质。”张磊笑着说。
7月31日,宣城市召开乡村振兴主理人座谈会,张磊作为代表之一参加了会议,并对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。如今,在社交平台上,虽然“主理人”这个词偶尔被网友拿来调侃,但在张磊看来,它依然赋予了投身乡村的文旅人特别而严肃的涵义。
村咖不能单单只有咖啡
作为旅游产业发展较好的皖南宣城,近年来村咖越来越多,特别是在自驾游火热的皖南川藏线沿线。
8月7日,大皖新闻记者从宁国市文旅局了解到,该市具有特色的村咖已达23家。而据泾县文旅局介绍,目前该县有86家村咖,其中新开20家。五一期间,泾县村咖共销售咖啡约6万杯,多家网红村咖店日售咖啡超过1000杯。
“村咖的兴起有深层的社会学原因,在城市的年轻人,感觉压抑、内卷,希望自己找到一个化解、逃离、疗愈的空间。”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、安徽千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跃武告诉大皖新闻记者,近年来,浙江的村咖发展十分迅速,体现了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,乡村经营理念和人才竞争观念的转变。
村咖只是乡村文旅体系中的一环
朱跃武认为,浙江有更好的城市消费群体,有大量的年轻人回到农村,村咖的经营风险相比安徽更小一些,但在浙江,村咖也只是乡村旅游体系中的一环。
“村咖不能单单只有咖啡。”朱跃武表示,村咖大多选址在有颜值、有流量、有治愈价值的地方,在宣城,村咖作为一种小的乡村游业态,需要结合乡村振兴的体系性项目来发展,与其他项目共同赋予乡村文旅更丰富的内涵,地方政府要有孵化乡村主理人的理念,在资金、政策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。
大皖新闻记者 曹庆 摄影报道
编辑 彭玲宏融信
顺阳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